讓創(chuàng)新為腦血管疾病治療帶來更多選擇
上海2025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強生醫(yī)療科技聚焦腦血管疾病治療領域,攜端到端血栓控制產品解決方案及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新利器正式亮相,其中包括"亞洲首秀"CEREGLIDE 71遠端通路導管和"進博首秀"強易達血流導向密網支架。這不僅體現了強生醫(yī)療科技在神經介入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力,致力于為廣大腦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治療,也傳遞出公司搭載進博"快車",加速讓更多前沿解決方案惠及中國病患的美好期待。
"作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進博會是展示創(chuàng)新的舞臺,更是連接全球智慧與本土需求的重要橋梁。"強生醫(yī)療科技中國區(qū)神經介入事業(yè)部高級總監(jiān)徐悅表示,"我們今年帶來了兩款首秀產品,一方面是想以實際行動,彰顯強生醫(yī)療科技持續(xù)賦能中國神經介入事業(yè)的堅定決心與硬核實力,更是希望依托進博會的平臺優(yōu)勢,盡快打通從展臺到臨床的通路,幫助廣大神經介入醫(yī)生更好地破解復雜腦血管疾病的治療難題。"
"亞洲首秀"CEREGLIDE 71遠端通路導管助力機械取栓事半功倍
全球負擔疾病研究數據顯示,卒中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作為治療手段之一,機械取栓愈發(fā)成熟。但一項研究顯示,在對急性大血管性閉塞性腦卒中的患者行機械取栓術中,仍有約1/6的患者出現因機械取栓失敗導致腦組織無法實現再灌注。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解剖通路困難引起的器械無法到達、通過狹窄或閉塞的部位,導致無法實現再灌注[1]。
強生醫(yī)療科技在本屆進博會帶來的"亞洲首秀"CEREGLIDE 71遠端通路導管是一款可以用于神經血管系統中的通路導管。憑借高到位、抗打折、更耐久的出色性能,該產品最高可以到達大腦M1-M2段,輔助通路迅速建立,為卒中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隨著CEREGLIDE 71的首秀,這也是強生醫(yī)療科技首次攜包括EMBOTRAP III遠端閉合雙層網籃取栓支架、EMBOVAC顱內血栓抽吸導管、CEREBASE DA神經介入長鞘以及EMBOGUARD球囊導引導管在內的完整取栓產品線亮相進博。
"進博首秀"強易達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為顱內動脈瘤治療帶來突破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具有高致死、致殘風險的腦血管疾病,其破裂是造成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比例高達80%~90%,相關死亡率高達23%~51%[2]。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則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用于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新裝置。在臨床上,已有多個中心大宗病例報道使用血流導向密網支架治療顱內難治性動脈瘤,動脈瘤完全閉塞率最高達95%[3]。
"進博首秀"強易達血流導向密網支架是一款由強生醫(yī)療科技與國內醫(yī)療創(chuàng)新企業(yè)暢醫(yī)達共同推出的神經介入裝置。其依托高密度網孔的血流導向原理,植入載瘤動脈后可重塑血流,促使瘤腔內血栓形成并實現閉塞。此外,該支架具有柔順性與貼壁性,能良好適應迂曲血管,為血管重建提供穩(wěn)定支撐。
從完整取栓方案的首次呈現,到本土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的初次亮相,強生醫(yī)療科技以本屆進博會為契機,交出了一份融合全球創(chuàng)新和本土智慧的答卷。未來,公司將繼續(xù)引進更多神經介入領域的先進技術與產品,并和各方同道一起,為中國腦血管疾病患者構筑起更堅實的健康屏障,為推動我國神經介入診療水平升級注入更強動力 。
[1] 區(qū)振浩,鐘高賢. 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25,20(3):170-173. DOI:10.16780/j.cnki.sjssgncj.20230240. |
[2] 李躍華. 人工智能在評估顱內動脈瘤中的研究進展[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24,58(11):1137-1145. |
[3] 王奎重,袁紹紀. 血流導向支架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相關并發(fā)癥現狀[J]. 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2,11(5):53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