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11月6日 /美通社/ -- 諾華公司今日宣布其放射配體療法(RLT)藥物派威妥®(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的兩個適應癥同時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分別為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雄激素受體通路抑制劑(ARPI)后疾病進展且適合延遲化療的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和既往接受過ARPI和紫杉類化療后疾病進展的PSMA陽性mCRPC成人患者。作為國內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的靶向PSMA的放射配體療法藥物,派威妥®的這兩個適應癥此前均獲得優(yōu)先審評認定,此次同時獲批,有望為更多治療選擇有限的中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延長生存并改善生活質量的全新治療方案。
諾華公司中國區(qū)總裁兼董事總經理李堯表示:"派威妥®(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此次在華同時獲批兩項晚期前列腺癌適應癥,是諾華踐行為中國患者帶來高臨床價值創(chuàng)新藥物承諾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放射配體療法在中國深入發(fā)展的關鍵里程碑。在此,對于監(jiān)管機構在審評審批過程中展現的高效與專業(yè),以及對臨床急需創(chuàng)新療法的支持和鼓勵,我致以誠摯的感謝。作為該創(chuàng)新療法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諾華將與中國醫(yī)療體系及產業(yè)各方積極合作,加速推動放射配體療法在中國的標準化臨床應用和普及,切實幫助更多癌癥患者及時、可靠地獲得所需的創(chuàng)新藥物,讓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整體預后較差,亟需創(chuàng)新藥物改善生存現狀
近幾十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持續(xù)攀升,發(fā)病人數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1]。作為男性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前列腺癌對男性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1],[2]。不僅如此,相比歐美國家,我國前列腺癌患者診斷時分期偏晚,轉移性患者占比更高,54%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發(fā)生轉移,且預后較差[3],[4]。mCRPC是前列腺癌的終末期,一旦進展至該階段,患者的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均會顯著增加,5年生存率僅為36.6%[3]。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泌尿腫瘤多學科團隊首席專家葉定偉教授表示,"對于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射治療通常是有效選擇。然而,當疾病進展至晚期轉移階段,治療選擇則變得更加復雜。手術難以清除全身轉移灶,而化療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并伴隨顯著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雄激素剝奪治療和雄激素受體通路抑制劑在初始治療時雖然有效,但一旦患者產生耐藥,后續(xù)治療選擇便極其有限。不僅如此,mCRPC患者普遍存在骨痛、排尿困難等癥狀,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治療信心也備受打擊。因此,為這類患者開發(fā)能夠改善生存和生活質量的創(chuàng)新治療方案,已成為當前臨床的迫切需求。"
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并改善生活質量
放射配體療法(RLT)是一種將放射性核素和靶向腫瘤的特異性配體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療法,可以理解為一種精準鎖定腫瘤細胞的"定向治療"方案。以派威妥®(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為例,它通過靜脈輸液注入體內。靶向配體部分像偵察兵一樣,負責發(fā)現前列腺癌細胞表面的特定標記物PSMA,當隨血液巡航至腫瘤部位時,便會精準鎖定表達PSMA的腫瘤細胞。目標鎖定后,放射性核素(镥[177Lu])能夠直接輻射腫瘤病灶部位,引起腫瘤細胞DNA斷裂,從而實現對腫瘤的殺傷作用[5]。這類核素的特點是其能量相對集中,僅能在軟組織中穿透約2毫米的距離[6]。這種精確的作用范圍使得放射配體療法能在有效清除腫瘤細胞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放射毒性[6],[7]。
此次派威妥®(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的兩項適應癥獲批,分別基于全球III期VISION研究和PSMAfore研究及對應的中國橋接研究結果。
VISION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Ⅲ期研究,該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過雄激素受體通路抑制劑和紫杉烷類化療的 PSMA 陽性mCRPC 患者中,與單用最佳標準治療(bSOC)相比,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聯合bSOC能夠顯著改善晚期PSMA陽性mCRPC患者的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和總生存期(OS):與單用bSOC組(n=280)相比,镥[177Lu]特昔維匹肽組(n=551)的死亡風險降低38%(OS 15.3 個月 vs 11.3 個月,HR 0.62, P<0.001),影像學無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60%(rPFS 8.7 個月 vs 3.4 個月,HR 0.40,P<0.001)[8]。同時,VISION研究還表明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聯合bSOC顯著改善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緩解疾病帶來的疼痛,包括:延長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評分惡化時間(FACT-P 總評分惡化時間 9.7 個月vs. 2.4 個月,HR 0.46),延緩至簡明疼痛量表-簡表(BPI-SF)疼痛強度惡化時間(14.3 個月vs 2.9 個月;HR 0.45)。[9]
PSMAfore也是一項國際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標簽、隨機III期研究,旨在既往接受過一種ARPI治療、未接受化療的mCRPC患者中,比較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與換用另一種ARPI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10]。結果顯示,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組相較于換用另一種ARPI,rPFS提高了6個月[11](11.60個月vs.5.59個月,HR 0.49, P<0.001),客觀緩解率也更高(基線有可測量病灶的患者:ORR 50% vs. 15%), 其中完全緩解(CR 21% vs.4%)率,PSA50(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降低≥50%)緩解率更高(51% vs. 17%),此外,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組還可顯著改善患者至FACT-P(9.17個月 vs. 4.60個月,HR 0.49)和BPI-SF(8.15個月 vs. 4.50個月,HR 0.65)評分惡化時間,≥3級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也更低(35.2% vs. 49.1%)[10],[12],[13]。
葉定偉教授補充道,"作為臨床醫(yī)生,我們始終在尋找能夠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的創(chuàng)新療法。憑借其獨特的靶向放射機制,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有望在緩解疼痛相關癥狀的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體能及日?;顒幽芰?,為PSMA陽性的mCRPC患者帶來了創(chuàng)新的治療方案和更長的生存希望。"
目前諾華也在積極探索與評估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用于更早線前列腺癌治療的機會。日前,全球首個在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III期PSMAddtion研究也在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大會主席研討會上公布其達到主要終點,可顯著降低28%影像學進展或死亡風險(HR 0.72, p=0.002)?;谠撗芯拷Y果,諾華已于日前向中國監(jiān)管機構遞交相關適應癥的新藥上市申請,以期未來為更廣泛的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帶來健康福祉[14]。
全擎加速放射配體療法中國落地,惠及更廣泛癌癥患者
諾華自2017年起便深耕放射配體療法領域,其與化學療法、生物療法、基因與細胞療法和xRNA療法共同構成了諾華聚焦的五大技術平臺。目前諾華正在開發(fā)廣泛的RLT產品組合,探索新放射性核素、配體及聯合療法,以拓展適應癥至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s)、乳腺癌、結腸癌、肺癌及胰腺癌等。
RLT所用的治療性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有限,因此從生產制備到患者用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都必須精確控制。這對放射性同位素與成品藥物的生產、配送全鏈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了確保全球患者能夠及時、可靠地獲得這類創(chuàng)新療法,諾華正在全球范圍內戰(zhàn)略部署RLT生產基地,并全力打造與之匹配的專業(yè)物流體系和服務體系。目前落地浙江省海鹽縣核技術應用(同位素)產業(yè)園的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總投資額預計達6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已于2025年10月順利完成主體竣工,預計將在2026年底前投產。未來,該基地將有能力規(guī)?;a創(chuàng)新放射配體療法藥物,極大地提升對中國患者臨床需求的響應速度,同時,它也將顯著提升諾華全球的放射配體藥物產能,為推動中國放射配體療法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和產業(yè)化注入強勁動力。
聲明
本資料的目的在于傳遞醫(yī)藥前沿信息和研究進展,非廣告用途。本資料中涉及的信息僅供參考,請遵從醫(yī)生或其他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的意見或指導。
關于VISION研究
VISION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Ⅲ期研究,旨在評估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每6周靜脈輸注7.4 GBq±10%,最多6個周期)聯合研究者選擇的最佳標準治療( bSO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對照組中僅選擇 bSOC,該研究招募了831例患者 。PSMA PET 掃描后呈現陽性的mCRPC患者以及在既往使用紫杉類和雄激素受體通路抑制劑后出現進展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組[8]。主要終點是rPFS(8.7 個月 vs 3.4 個月,HR 0.40)和OS (15.3 個月 vs 11.3 個月,HR 0.62)[8]。研究結果顯示,在PSMA陽性的mCRPC患者中,與bSOC相比,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聯合bSOC顯著改善了OS和rPFS[8]。另外,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治療mCRPC在疾病緩解評估中也表現出良好獲益,在影像學緩解方面,對于基線時至少有一個可測量靶病灶的患者,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聯合 bSOC 組和 bSOC組的完全緩解率(CR)分別為9.2% vs 0;基線有可測量病灶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51% vs 3%[8]。另外。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應答方面,VISION研究中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聯合 bSOC 組的PSA50緩解率顯著提高(46% vs 7.1%),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總體可控,與既往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該研究結果已于2021年7月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8]。
關于PSMAfore研究
PSMAfore是一項國際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標簽、隨機III期研究,旨在既往經一種ARPI治療、未接受化療的mCRPC患者中,比較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與換用另一種ARPI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10]。PSMAfore研究納入經PSMA PET/CT掃描證實為PSMA陽性的mCRPC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接受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每六周靜脈輸注7.4 GBq,最多6個周期)(n=234)或換用另一種ARPI (阿比特龍或恩扎盧胺)(n=234)[10]。經盲態(tài)獨立中心審查(BIRC)確認rPFS的28天內,允許換用ARPI組的患者交叉至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治療,或由治療醫(yī)生酌情決定的任何其它治療[10]。被隨機分配至換用ARPI組的患者中,其中134例(57%)交叉至接受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治療,主要終點為rPFS(11.60個月vs.5.59個月,HR 0.49),關鍵次要終點為OS[10]。在維持疾病緩解方面,镥[177Lu]特昔維匹肽注射液也表現出了更好的獲益,包括至PSA進展的中位時間更長(10.64個月 vs. 4.24個月,HR 0.40),基線有可測量病灶的患者的影像學軟組織病灶緩解持續(xù)時間更長(NE vs. 10.05個月),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總體可控,與既往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13]。
[1] GLOBOCAN 2022. http://gco.iarc.fr/today/fact-sheets-cancers. |
[2] Bingfeng Han, et 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2667-0054 |
[3]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Stat Facts: Prostate Cancer.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等. 前列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
[5] Ruigrok E, van Vliet N, et al. Extensive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lutetium-177-labeled PSMA-specific tracers for prostate cancer |
[6] ONCOLOGY LETTERS 2017; 14: 7011-7015. |
[7] Banerjee S, et al. Chem Rev. 2015 Apr 22;115(8):2934-74. |
[8] Sartor O, N Engl J Med. 2021 Sep 16;385(12):1091-1103. doi: 10.1056/NEJMoa2107322. Epub 2021 Jun 23. PMID: 34161051; |
[9] Fizazi K. Lancet Oncol. 2023 Jun;24(6):597-610. doi: 10.1016/S1470-2045(23)00158-4. PMID: 37269841; |
[10] Morris MJ, Lancet. 2024 Sep 28;404(10459):1227-1239. doi: 10.1016/S0140-6736(24)01653-2. Epub 2024 Sep 15.PMID: 39293462 |
[11]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 中國前列腺癌診療指南 2025.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12] Fizazi K, Lancet Oncol. 2025 Jul;26(7):948-959. doi: 10.1016/S1470-2045(25)00189-5. Epub 2025 May 26.PMID: 40441170 |
[13] Fizazi K, Ann Oncol. 2025 Jul 17:S0923-7534(25)00852-X. doi: 10.1016/j.annonc.2025.07.003. Online ahead of print.PMID: 40680993 |
[14] Novartis. Data on file. |